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介绍:
1.持续牵引
依据不同年龄可使用垂直悬吊皮牵引、平衡持续牵引和固定持续牵引。
垂直悬吊皮牵引:适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股骨干骨折。这种办法浅易有效,3~4周后骨折愈合。
平衡持续牵引:可用皮牵引或骨牵引,以便患者的身体及各关节在床上进行功能活动。皮牵引适于12岁以下小儿。12岁以上青少年和儿童则适于做骨牵引。持续4~6周,改用单侧髋人字石膏或局部石膏装具固定至8~12周,直至骨折完全愈合。
固定持续牵引:开始牵引时重量要大,一般为体重的1/7~1/8,手法整复争取在1周内完成,随后减轻牵引重量,以保持固定。要防止过牵,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2.手术治疗
近年来,因为内固定器械的改进、手术技术的提升与大家对骨折治疗观念的改变,股骨干骨折现多趋于手术治疗。骨折手术治疗,除去需要从骨折的部位、种类、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有无合并伤及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原因考虑外,还需依据两个原则来选择:一是要有足够强度的内固定材料,使固定后能早期功能训练而不至于骨折愈合前发生内固定器材断裂及失效;二是骨折固定办法上要倡导微创,尽可能减小骨折局部血运的破坏及内固定器材不应有应力集中及符合生物固定原则,以促进骨折愈合。
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表现:
外伤后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因系关节内骨折均有关节内积血,应注意询问受伤史,是外翻或内翻损伤,注意检查有无侧副韧带损伤。关节稳定性检查常遭到疼痛、肌肉紧张的限制,尤其是在双髁粉碎骨折者。在单髁骨折者,其侧副韧带损伤在对侧该侧副韧带的压痛点即为其损伤的部位;在断裂者,侧方稳定性试验为阳性,明确的膝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状况,特别对于无移位骨折。Schatzker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6型。
Ⅰ型:外侧平台的单纯楔形骨折或劈裂骨折
Ⅱ型:外侧平台的劈裂压缩性骨折。
Ⅲ型:外侧平台单纯压缩性骨折。
Ⅳ型:内侧平台骨折。其可以是劈裂性或劈裂压缩性
Ⅴ型:包含内侧平台与外侧平台劈裂的双髁骨折。
Ⅵ型:同时有关节面骨折和干骺端骨折,胫骨髁部与骨干离别,即所谓的骨干-干骺端离别,一般病人有相当紧急的关节破坏、粉碎、压缩及髁移位。
腰胸椎骨折的分类:
1、单纯性契形压缩性骨折:这是脊柱前柱损伤的结果。暴力来自沿着X轴旋转的力量,使脊柱向前屈曲所致,后方的结构极少受影响,椎体一般成契形。该型骨折不损伤中柱,脊柱仍维持其尊稳定性。此类骨折一般为高空坠落伤、足、臀部着地,身体猛烈屈曲,产生了椎体前半部分压缩。
2、稳定性爆破型骨折:这是脊柱前柱和中柱损伤的结果。暴力来自Y轴的轴向压缩。一般亦为高空坠落伤,足臀部着地,脊柱维持正直,胸腰段脊柱的椎体受力,因挤压而破碎,因为没有旋转力量,脊柱的后柱则不受影响,因而仍保留了脊柱的稳定性,但破碎的椎体与椎间盘可以突出于椎管前方,损伤了脊髓而产生神经症状。
3、不准定性爆破型骨折:这是前、中、后三柱同时损伤的结果。暴力来自Y轴的轴向压缩与顺时针的旋转,可能还有沿着Z轴的旋转力量参与,使后柱亦出现断裂,因为脊柱不稳定,会出现创伤后脊柱后突和进行性神经症状。
4、Chaece骨折:为椎体水平撕裂性损伤。以往觉得暴力来自沿着X轴旋转的力,使脊柱过伸而产生损伤,比如从高空仰面落下,着地时后背被物体阻挡,使脊柱过伸,前纵韧带断裂,椎体横形裂开,棘突互相挤压而断裂,可以发生上一节椎体向后移位。而现在亦有人觉得是脊柱屈曲的后果,而屈曲轴则应在前纵韧带的前方,因此觉得是脊柱受来自Y轴轴向牵拉的结果,同时还有沿着X轴旋转力量的参与,这种骨折也是不稳定性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
5、屈曲-牵拉型损伤:屈曲轴在前纵韧带的后方,前柱部分因压缩力量而损伤,而中、后柱则因牵拉的张力力量而损伤,而中、后柱则因牵拉的张力力量损伤,中柱部分损伤表现为脊椎关节囊破裂,关节突脱位,半脱位或骨折,这种损伤总是还有来自Y轴旋转力量的参与,因此这种损伤总是是潜在性不稳定型骨折,缘由是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都有撕裂。
6、脊柱骨折-脱位:又名移动性损伤。暴力来自Z轴,比如车祸时暴力直接来自后背后方的撞击,或弯腰工作时,重物高空坠落直接打击后背,在强大暴力用途下,椎管的对线对位已经完全破破坏,在损伤平面,椎沿横面产生移位,一般三个柱均毁于剪力,损伤平面一般通过椎间盘、同时还有旋转力量的参与,因此脱位程度重于骨折,当关节突完全脱位时,下关节突移至下一节脊椎骨上关节突的前方,互相阻挡,称关节突交锁,这种损伤极为紧急的脊椎损伤难免,预后差。另外还有一些单纯性附件骨折如椎板骨折与黄突骨折,不会沉重脊椎的不稳定,称为稳定型骨折,尤其是横突骨折,总是是后背遭到撞击后腰部肌肉猛烈缩短而产生的撕脱性骨折。